文 | 单菁菁
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。会议深刻把握时代脉搏,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、重要原则、重点任务,要求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,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、动能转换、品质提升、绿色转型、文脉赓续、治理增效,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,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。
这不仅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,更为我国城市发展新征程擘画了清晰方向。
阶段之变:从 “速度规模” 到 “质量效能” 的历史跃迁
会议指出,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,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。
这映射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跃迁。
根据测算,当前我国城镇化增速已从2001—2020年年均1.38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,减缓至2021—2024年年均0.78个百分点,这标志着规模扩张型城镇化时代的终结,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稳定发展阶段,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,从“快不快”转向“优不优”。
这一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城市战略深度转型,即城市发展从“外延式扩张”转向“内涵式提升”,从追求“规模速度”转向深耕“质量效能”,在理念上更重人本,方式上更重集约,动力上更重特色,重心上更重治理,方法上更重统筹。
理念之变:从“物本主义” 到 “人本主义” 的价值回归
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,城市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“容器”,城市发展往往被简化为GDP增长、高楼林立等“物”的指标,而生活其中的“人”的感受和需求常常被忽视或边缘化。这种“物本”导向的发展理念,虽然在特定时期推动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,但也带来了居住空间隔离、公共服务短缺、文化特色丧失、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。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,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,更加注重以人为本。
这一理念转变的核心在于实现从“物本”到“人本”的价值回归,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首先,坚持以人为本。城市发展目标应回归生活本质,将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,将满足人的需求,提升人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放在首位,努力打造更加包容、更有温度的人民城市。
其次,倡导多元共治。要改变政府主导、大包大揽的传统治理模式,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政府要转变角色,从“划桨人”转为“掌舵人”;市场主体要在资源配置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;社会组织要成为连接政府与市民的桥梁;市民则要成为城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。通过多元共治,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。
再次,推动文脉赓续。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在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,许多城市为追求所谓的“现代化”而大拆大建,导致历史街区消失、传统风貌破坏、文化记忆断裂。转变城市发展理念,要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,通过有机更新留住历史记忆,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方式之变:从“粗放扩张” 到 “集约发展” 的绿色转型
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,过去那种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。
为此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,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更加注重集约高效。
这是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,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首先,强化空间集约。在以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,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,要求城市发展必须告别“摊大饼”式的无序扩张,走内涵式发展道路。要推广“紧凑城市”理念,强化对空间资源的精细化、复合化、高效化利用,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手段推动城市集约发展和精明增长。
其次,厉行资源节约。城市是资源消耗的集中地,也是环境污染的主源头。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,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再次,践行环境友好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要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;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,提升生态服务功能;要多措并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,打造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景美的宜居城市。
动力之变:从“要素驱动” 到 “特色创新” 的动能转换
城市发展动力的转变,是城市保持持续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。在增量扩张阶段,我国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土地、资本、劳动力等要素投入,但在要素成本上升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,这种外生动力的边际效益正在逐渐递减。加快转向以特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为主体的内生动力,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,也和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一致。
首先,坚持特色发展。立足城市的资源禀赋、历史文化、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,走差异化、特色化的发展道路,培育形成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的独特竞争优势。
其次,强化创新驱动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,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将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深化产学研合作,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实现产业优化升级。
重心之变:从“建设为主” 到 “治理为重” 的能级提升
在增量扩张阶段,我国城市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开发建设方面。但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,城市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,如何管好、用好城市,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,成为更加迫切的任务。
为此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,转变城市工作重心,更加注重治理投入。
这一城市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,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“软实力”竞争时代,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核心指标。
首先,加大城市治理投入。要从人才、资金、智力等方面全面加大投入力度,通过组建专业化、高素质的城市治理队伍,加强城市治理的资金保障和智力支持,助力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
其次,提升城市治理效能。积极推进“智慧城市”和“智慧大脑”建设,实现城市治理“一屏观全域、一网管全城”;改变以往“大水漫灌”式的粗放管理,转向“精准滴灌”式的精细治理;充分运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,对城市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;加强对城市社区、背街小巷等“细胞单元”和“毛细血管”的管理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方法之变:从“单兵作战” 到 “统筹协调” 的系统整合
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,涉及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、空间等众多领域,任何一个领域的失衡都可能引发“城市病”。在增量扩张阶段,城市工作方法往往呈现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碎片化特征。而在提质增效阶段,必须转变以往“单打独斗”式的工作方法,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和系统施策,推动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。
首先,深化“多规合一”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载体,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,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,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。同时,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协调,促进城市与乡村、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的融合发展。
其次,加强部门统筹。城市发展涉及各个政府部门,要打破部门壁垒,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,共同解决城市发展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,形成工作合力。
再次,推进区域统筹。 城市发展不是孤立的,而是与周边区域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的,要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理念,加强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合作。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为抓手,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。
当前,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。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,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深刻把握“五个转变”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,从以人为本的初心出发,以集约高效为路径,以特色创新为引擎,以治理投入为保障,以统筹协调为方法,积极推动城市发展理念、方式、动力、工作重心和方法的变革,力争创新走出一条城市现代化的新路子。
(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国土空间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)
什么东西含铅量高hcv9jop3ns2r.cn | 毛囊炎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shenchushe.com | 霍金得的是什么病hcv9jop7ns4r.cn | 抽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hcv9jop5ns3r.cn | 弟弟是什么意思hcv9jop0ns3r.cn |
银屑病吃什么食物最好hcv8jop3ns2r.cn | 过敏应该挂什么科hcv8jop8ns1r.cn |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hcv9jop8ns2r.cn | 溺爱什么意思hcv8jop1ns4r.cn | 睡觉背疼是什么原因hcv9jop6ns0r.cn |
棉绸是什么面料hcv8jop2ns0r.cn | 鸟吃什么食物hcv9jop0ns8r.cn | 面瘫吃什么药好得快hcv9jop6ns5r.cn | 什么叫手淫hcv8jop2ns1r.cn |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是什么原因hcv8jop2ns0r.cn |
口干咽干是什么原因hcv8jop6ns4r.cn | 士多啤梨是什么水果hcv8jop9ns5r.cn | 脂溢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9jop3ns5r.cn | 结扎是什么意思hcv7jop4ns8r.cn | 睡觉放屁是什么原因hcv9jop1ns8r.cn |